康子-專欄
2024-09-04 11:51:35

【康子专栏】《女杀手》不是「杀手」

香港电影对荷里活,以至对全世界的影响,最重要是「动作片」,已无可置疑。

延伸至另一点:女演员走上动作路线。

我们不自觉,很自然地这样发展。以二次大战后为界,港产片继承中国的舞台戏曲传统,早已有「女侠」的存在,女人当然打得。

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他们表面上尊重女性,但是在传统的「骑士文化」,女性永远是「被拯救」的角色,只负责穿低胸装尖叫。

反而是著名女星薛歌妮韦花(《异形》系列),最早留意到:西方电影文化,对女性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港产动作片的「女侠」。

彰显中西文化的重大分别。像最近,法国大明星阿伦狄龙(1935年至2024年)逝世,经典作品《独行杀手》(1967年),曾经掀起全世界的「杀手」潮流。

可是在香港,早他一年前,已有陈宝珠的《女杀手》电影系列(1966年)。据楚原(已故)讲,主要是受西方占士邦电影启发。

同期,并有《黑玫瑰》、《黑野猫》、《大师姐》等等,统统由宝珠姐饰演,统统要打。

西方要去到法国洛比桑的《堕落花》(1990年),才有「女杀手」的出现,观念上远落后于香港。

并有道德之异。宝珠姐的众多角色,虽然打餐懵,通常总有伦理包袱: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忠」字当头,并不是西方那种「收钱杀人」的职业杀手。

阿伦狄龙与《堕落花》妮姬达等,却是追求个人自由,往往为摆脱组织(政府)的控制,而开始出事。

这亦是中西方社会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