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專欄
2024-04-08 13:13:58

【康子专栏】皇帝要的东西,拿来

「书圣」王羲之(303年至361年)死后二百多年,中国史上最强大的统治者「唐太宗」李世民(598年至649年)出现。
  
当时的长安人,称「皇帝」为「圣人」。这「圣人」偏爱上「书圣」,尤其是喜欢《兰亭集序》,千方百计求真迹。
  
后来,得悉大臣虞世南,书法师傅是「辩才」和尚,师承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又得世南证实,《兰亭》真迹秘藏于浙江永欣寺,急不及待下旨索取。
  
这个「辩才」,也不是省油的灯,与来使扭尽六壬,坚决否认有藏宝。
  
当时的太宗皇帝年富力强,如日中天,但也奈何不了。软求?不成。使硬?又投鼠忌器,怕和尚挟宝潜逃,山高皇帝远,往哪里找他去?
  
论理,「放料者」是「辩才」的好徒弟虞世南,应该派他回去找师傅,一力承担「夺宝」的责任。
  
太宗却洞悉,这种「由下而上」的索取方式,注定失败,于是改派以智谋见称、外表儒雅的「御史」萧翼,专程走一趟浙江永欣寺,跟「辩才」来一次斗智对决。
  
事件记载于《新唐书》,属史实,非杜撰。萧翼此行,讹称经商失败,投宿永欣寺,与「辩才」结交,然后以「临摹」为名,借得《兰亭集序》真迹,连夜一走了之。
  
这还不是「偷呃拐骗」四坏俱齐?皇帝这样做太样衰,于是有人天才发明,用一个「赚」字,形容今次的夺宝行动。
  
香港大导演李翰祥,将这宗「萧翼赚兰亭」拍成电影,收录在《风月奇谭》(1972年)中。由岳华演萧翼,井淼演辩才,气质取胜。
  
《兰亭集序》从此收入皇帝家,我们后世看的全是「唐人摹本」。太宗死后,真迹传到高宗及武则天,一起陪葬于「乾陵」,千年之后,下落仍是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