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濃 專欄
2022-08-30 13:22:09

春蠶

不止一次被潑冷水:現在很少人看報紙了,要看也只在網上看。

網上的報紙往往不包括副刊,我的讀者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寫下去可還有意義?

可是報紙仍每日出版,連春節也不休息。疫情下一樣出紙十多張,比許多主流媒體都厚。一頁又一頁的全版廣告,說明它仍是有功效的宣傳平台。

我知道報社不小的製作團隊,仍各在其位,努力完成工作,每天把它送到讀者手上。

我的稿齡早超過一甲子,能堅持到今天,主要的力量就是知道有人看。在《華僑日報》寫《點心集》的年代(上世紀70年代),偶爾探訪某間學校,每每看見有老師把其中一篇剪下壓在桌面玻璃下。

來到溫哥華,一位老人家每天把我的專欄剪下,並且在日記中抄下部分段落,寫下他的讀後感。

最近發生幾件事,一間出版社選中我兩篇舊作編入課本,跟我談版權的事,其中一篇我已忘記最初出自哪裡,好不容易才查到是30年前為孩子們寫的。

一位朋友前幾天寄來一張我的香港專欄剪報,註明日期是1989年5月25日。難為他剪存了32年之久。

昨天一位朋友電郵我在本欄寫的《歲月如篩》來,日期是2019年12月10日,也已保存兩年多了。大概她在這歲首時分重讀有感,要我重溫舊作,而我讀後的確感觸更深。

這連串的事讓我知道自己寫的文字有人在看,並且看得認真。這使我有個心願,就是在條件許可下繼續把自己心中所想,與讀者分享,效那春蠶,把絲絲心意吐露到最後的日子。

(2月9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