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2024-05-21 09:19:35

【评论】毒品政策须符科学态度 「证据为本」别沦为口号

【世道仁心】联邦政府上周五以 「不足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公共安全」为由,拒绝了多伦多要求个人持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的申请,不过,市府仍坚称要求是「以证据为本」。在卑诗省推动毒品非刑事化实验搞到鸡犬不宁之际,「以证据为本」似乎渐沦为口号,或一种与现实脱节的偏执。

在联邦政府正式拒绝毒品非刑化申请后,多伦多首席衞生官狄慧娜(Eileen de Villa)发声明,指毒品非刑事化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工具」。

卑诗省府推动毒品非刑化试验计划,以及向瘾君子派发鸦片类药物的「更安全供应计划」时,不也经常强调是「以证据为本」吗?为何政策开展一年多后,滥毒死亡人数不见减少(省府最新报告显示,本年2月是该省连续第20个月逾175人滥毒死亡)?

有严谨计算大众利益风险吗?

当局当初有考虑到把政策放到现实生活中,会有犯罪组织介入、「安全毒品」转售图利、瘾君子在咖啡店吸毒、毒贩在医院贩毒、病人借毒性骚扰护士等可能性吗?

如果「以证据为本」乃反映一种客观、全面、科学性的严𧫴态度,当局是因为没有任何具体证据表明推动相关政策会导致种种的扰民问题,还是他们所考虑的证据本身并未包括大众利益受损等风险?

不过,也许最恼人的是,卑诗首席衞生官亨利(Bonnie Henry)在去年12月的「更安全供应计划」检讨报告中竟说,证据显示计划「大抵上正面,但目前还不足以将这种干预措施描述为完全基于证据(fully evidence-based)」。

采用或排除了甚么证据

卑诗省府和联邦自由党政府会否只是为了选举,在毒品非刑化政策上先稍退一步?有可能。但如果实验计划很成功,又何需怕影响选情?如果只是惹来一少撮人的不满,企硬岂不更显得有原则?

回说多市,狄慧娜重申毒品非刑化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工具」时,有汲取卑诗省过去一年多的实验证据吗?还是她所指的证据有相当狭窄的范围,并不包括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还是她在经过种种证据分析后,认为卑诗搞到一镬泡,是因为卑诗省府不济,多伦多一巿之力也能做得更好?

掩饰意识型态的口头禅

以证据为本推动政策(又称「循证决策」),在过去几十年渐见流行。相对于只基于意识型态或政客立场去制定政策,循政决策被视为更可取的方式。

然而,跟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采用甚么证据、如何收集证据、排除哪些证据,都直接影响结论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如果当局未能科学性地全面检视相关资料,做出的所谓「循证政策」,可能只是一种掩饰意识型态和偏执的手段,「以证据为基础」只是一句吓嗁反对者的口头禅。

文:独立时事评论员 廖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