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2024-04-04 12:29:59

如何在大地震中幸免于难?台湾抗震经验给加拿大的启示...

【星岛综合报道】台湾遭逢大地震,但较轻微的死伤,和过去其它发生大地震的国家灾难成鲜明对比。台湾的防震经验成了加拿大学习研究的对象。

《国家邮报》报道,2011 年新西兰基督城发生地震,165 人死亡。2015 年尼泊尔地震造成近万人死亡。2005 年巴基斯坦发生的灾难性破坏性地震造成近 9 万人死亡。2010 年袭击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国共有)的地震导致多达 30 万海地人死亡。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震学家高尚行(Stephen Gao)认为,台湾实施严格的建筑规范、一流的地震监测网络、以及广泛的公众教育活动来加强民众对地震的安全意识,堪称世界上在地震灾情防范准备工作上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照片和影片显示,花莲的建筑物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倾斜。这些建筑物悬挂在街道上,周围有一些瓦砾,但其他方面完好无损,仍然可以看到空调固定在窗户上,许多窗户也没有脱落。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地震地质学研究主席罗威 (Christie Rowe) 说,这些很可能是所谓的「软层倒塌」(soft-storey collapse) 的例子。

台湾在 1999 年发生毁灭性地震后限制了软层设计,这些建筑可能是较旧的建筑,缺乏加固的底层。但是,由于建筑结构的其余部分足够坚固,即使软层倒塌,建筑物的框架仍然完好无损。

罗威说,钢框架建筑即使底层倒塌,也能保持足够的强度以保持基本直立,但一座砖石建筑,它只会嘎嘎作响地散了。

基本上有三个因素决定了地震的破坏程度。

第一个是地震震级,即地震释放的能量。2010年海地地震震级为 7.0;台湾这次地震 7.2;尼泊尔为 7.8。

第二是地质因素。如果一座城市建立在坚固的基岩上,地震波在基岩中的振幅会比在软质的溼地小,因撞击地表建筑物的震动在基岩上方不会那么剧烈,则地震破坏性就会较小。

第三是建筑规范。现代、更新的建筑在地震期间更有可能保持直立,它们可能会弯曲,但不太可能整个倒塌。

罗威说,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先进国家都有建筑规范,确保新建筑能抗震。但很多建筑都很旧,没有进行改造或更新。

他说,台湾位于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位于两个板块的交汇处,因此很容易发生地震,20 世纪至少有 48 次地震造成了伤亡。自 1974 年以来,台湾已将抗震规则纳入其建筑规范,此后这些规则不断更新强化。

1999年的 921 大地震造成 2,400 多人死亡、11,000多人受伤,这为台湾带来了许多改变。

罗威说,不仅台湾积极提升防震能力,而且台湾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了解地震的文化」。

「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如何互相帮助,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从在家中做的事情到学校、市政当局;在大型基础设施中,一切都非常整合。你知道,很多人的生命损失是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的,这完全取决于行为和文化来调节这一点。」

目前居住在台北的加拿大寇谧将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自己对灾难后的台湾人民应变力感到震惊,大家立即要适应生活新安排,上班上学很快可以如常。「每一个地方,我们都看到坚韧、务实、没有恐慌的台湾人。」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地震学家凯西迪(John Cassidy)称,加拿大即将于未来一、两个月内会启动「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就是类似台湾的系统,使用传感器网络来检测地震,可向处于危险社区发出警报,争取多一些时间来挽救生命。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第一时间表达慰问,并 表示将随时为台湾提供支持。不少内阁部长和参众议员也纷纷向台湾人民致意送暖。

驻加拿大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曾厚仁表示,震灾发生后加拿大朝野各界的慰问蜂涌而来,杜鲁多总理也于第一时间亲自致意并表示愿提供援助,热诚可感。曾厚仁并称,台湾在救灾及人道援助上颇有经验且乐意与各国分享,此次地震台湾展现了有序因应的坚强韧性,未来有机会盼台加可多互相交流。

v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