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24-09-25 21:12:26

每日杂志 |自封百年药房 声称食品香港手作 内地网购平台「香港」产品泛滥 倡订认证力保金漆

「美诚月饼」风波在城中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在内地销售,非在港生产、营运和销售的「香港」品牌及产品仍有很多。本报发现,在内地网购平台上,有保健品和食品在包装和宣传上大量使用「香港」字眼,有药房品牌自称是「香港百年老字号」,却在本港两度申请商标被拒,亦有食品主打「香港手作」,惟实际生产和销售在内地,在港注册地址均为秘书公司,与多间公司共用。有学者建议,应制订明确的标准和认证制度,如一定程度要在港生产或经营,确保「香港」金漆招牌的含金量。

网红月饼「香港美诚」在内地引起风潮,在直播带货平台月销达5000万元人民币,但近日却被揭该品牌在香港买不到,虽在港注册商标,惟注册地址位于湾仔的秘书公司,与其他40多间公司共用,疑似「空壳」,加上实际生产和销售均在内地,被批「有名无实」。

称本港百年老药房的「香港X药房」售祛湿丸,委托方为本港注册公司。

 

网售祛湿丸乱认获授权「药房」

本报翻查内地网购平台,发现有不少类似的「香港品牌」产品,其中声称「香港百年老品牌」的「香港X药房有限公司」,出售多款「香港配方」产品,并宣传为「香港品牌」,但未有在港销售,其祛湿丸包装外盒更印上「Rx」标识,写有「香港政府注册」及「正品正货保障」,更称获「香港医学研究会」的质量安全管理认证。惟经查证,该「药房」非《药剂业及毒药条例》下的「获授权毒药销售商」,不能使用「Rx」标识,相关医学研究会亦不存在。

记者佯装客人,与该品牌的客户服务员联络。客服称产品是该品牌委托内地生产,但被问及宣传上的「与香港专柜同售」,当中香港门店的地址,客服着记者自行搜寻该品牌,其后又称不清楚,「不属于我们电商部管理」。

「香港X药房有限公司」的登记地址为秘书公司。

 

该品牌的介绍页面,声称品牌在1841年于本港开设首间西药房,1856年托马斯.沃特森医生经营了香港X药房等,与本港一知名连锁集团相似。产品的研制方位于厦门,至于委托方的「香港X药房有限公司」,该公司2021年在港做商业登记和公司注册,其登记业务地址位于旺角商厦。记者查证该址为商务秘书公司。

翻查本港的商标注册系统,发现多宗由该公司提出的申请纪录,包括2022年10月以简体字版本的「香港X药房」提出申请被拒、2023年10月以繁体字的「香港X药房有限公司」申请被拒,以及今年7月以繁体字「香港X药房」作出申请。

被列总销售的「香港京XX大药房」,相关产品说明书写有错误的公司地址。

 

另一品牌「香港京XX大药房」,亦在产品包装及宣传上印上「香港金装品质」,其中产品如「透骨膏」的名称亦带上「香港」二字,但实际非在港销售,生产企业是「河南XXX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销商是「香港京XX大药房有限公司」,地址却误将一北角商厦,写为名称近似的湾仔商厦,电话更是以「5」开头的手提电话。该公司今年3月在港作商业登记,登记地址是北角商厦,该址为企业顾问公司。

「香港伴手礼」产地是福建

食品方面,其中一个名为「九龙港X」的品牌,品牌名称用上繁体字,部分产品写明是「香港伴手礼」,近期旗下一款「夏威夷果仁脆脆」更有「XXX(本地电视台)识货优惠」,宣传时加上该电视台的标志。当记者问及推出有关优惠的原因,客服人员答非所问,称「产地是福建」,对是否曾被该香港电视台介绍,则称「不清楚」。

有品牌称旗下产品为「香港伴手礼」,其监制商为香港一间注册公司。

 

「九龙港X」的香港登记地址为商务咨询公司。

 

该品牌的首页介绍自称是「传承香港,风味美食,创始于1969,传承半个世纪的工艺至今」,又指「上世纪80年代,一位漳州人来到九龙,时常把地道的九龙点心托人带给家乡亲人」,而该品牌重新把地道港式美味点心带回内地。

产品产地是内地杭州市,委托单位是「泉州市XXX进出口有限公司」,而监制商是「香港九龙港X进出口有限公司」。翻查资料,前者于2019年底创立,于2020年4月在内地申请「九龙港X」的商标。后者在港有商业登记和公司注册,创立日期是2021年底,未有产品在港销售,业务地址是红磡一工商大厦单位,注册办事处位于尖沙咀的商厦。前址是一间商务咨询公司,后址是会计公司。

至少15公司使用同一登记地址

有品牌的产品称「香港手作」,惟其产地在内地。

 

此外,品牌「超X味」出售的多款「鸡蛋卷」和「海苔凤凰卷」,在产品外盒和销售宣传上均称「香港手作」,并印上「老香港古早味」等字眼,惟实际产地是内地厦门市。记者询问该产品是否为「香港手作」,客服再三回避,仅称货品由福建发货,被多次追问后称只是「港式老街手工鸡蛋卷风味」,而非真正「香港手作」。

该产品的包装以粗体特别标示委托商「香港保X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港有商业登记和公司注册,惟未有在港作销售,登记地址是中环一商厦单位,搜寻网站上至少有15间公司使用同一地址,该址是一间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手作」蛋卷的委托方登记地址是会计师事务所。

 

对于港人闻所未闻,却利用本港名义销售的品牌和产品,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阮颖娴指,在港注册、专做内地人生意的公司,懂得「游戏规则」,手续上没有做错,只是两地市民难以接受,「很难避免,即使是本地品牌,也有用其他地方的名字。」她坦言,难以定义何谓「香港品牌」,但比起公司注册,公众更希望该品牌在本地有知名度。

「不是平时所见特定品牌的盗版或山寨版,而是利用『香港』提升号召力。」香港恒生大学市场学系助理教授邝家麒提到,该类事件有机会引起「溢出效应」,即个别企业造成的负面效果,影响到真正的香港产品。他续指,「以香港这地方作为一个品牌,不能放任不管,尤其现时经济低迷,应重新思考如何利用香港二字提振经济,不要令金漆招牌的含金量下跌。」

他提到,现时的争拗点颇为模糊,认为应由政府或相关半官方机构,以发牌或会员制作认证,确保标明香港生产或香港品牌,需要遵守香港标准,便可令消费者更清晰,「不单做注册,亦要制订相关标准和定义,例如规定香港生产须占至少10%、要否有办公室,还是核心部分要在香港制造等。」

事件非在港发生 不触犯《商品说明条例》

有律师指,美诚事件涉及利用「香港品牌」进行虚假宣传,但事件非在港发生,不触犯本港条例,惟相关企业在内地或已违例。

熟知知识产权的江炳滔律师指,事件存「灰色地带」,若要构成触犯《商品说明条例》的失实陈述,该产品必须在香港销售,「香港的声誉只是被『利用』作为虚假声明的材料,本地市民实际上没有损害;被误导者不是香港市民,而是中国的消费者。」大律师陆伟雄补充,事件不涉及侵权,除了没有受害对象,也要能够量化第三者对本地公司带来的损失。

有内地的知识产权律师指,部分内地企业会委托专业机构,在港以低成本注册公司和商标,在销售时利用「香港品牌」的标签提升业绩。一般而言,若未有在香港作实际商业营运,仅持注册商标,在内地会被认定是「拥有香港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非「香港品牌」,消费者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怀疑涉虚假宣传的行为。

「美诚月饼」非在港发售,不触犯本港条例。

 

业界期望政府牵头 为「香港品牌」制订策略

内地消费者深信香港品牌的质素,惟被部分商户滥用,或影响消费者信心。有机构盼政府牵头,为「香港品牌」制订策略。

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牵头成立的香港品牌发展局,旗下设香港名牌标识(TOP唛)、香港制造标识(HK唛)及香港品牌名册(Brand HKiD),并在海内外进行推广活动,符合参与项目的品牌必须在港创立或与港有实质的密切联系,例如持有者、掌控者为港人或港企,产品或服务以香港为首要市场,并于本港有实质业务运作。

根据资料,目前获该机构认可的TOP唛品牌超过280个,获HK唛品牌认证的有15个,而获Brand HKiD的品牌则超过200个。香港品牌发展局期望,政府能牵头对「香港品牌」进行策略性定位、塑造和宣传,并提倡、推广「新质生产力+品牌竞争力」的经营思维,鼓励业界更积极地将创新、优质和香港优势等新质经营要素,注入品牌的日常营运与管理。

「留港做大湾区生意」为上策

本港品牌也可把握机会,在内地开拓商机。香港品牌总商会会长黄毅超指,现时经营网店、在网上宣传所花的成本比经营实体店更高,花数百万元宣传的触及人数有限,应更着重培养「铁粉」。他建议,香港品牌如资金有限,「留港做大湾区生意」为上策,做好基本功,建立品牌独有价值,配合内地社媒宣传,吸引旅客来港时体验;另可参与政府和各商会举办的内地展销会,以小成本达成推广。

记者:林家希、仇凯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