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不适合的鞋子

偶然在脸书上看到台湾女作家、歌星、电视节目主持人陶晶莹的一首诗,就拿第一句做题目:《不适合的鞋子》,是一篇对痴情女子的忠告,希望她们能从痛苦的情网中释放出来。下面是其中部分内容:

看人之五:修养

品性方面我欣赏温厚。温是温和、温暖。脸上常带笑容,言语亲切,给人舒服的感觉。即使初见,他也不会令人有陌生的紧张和不自然。他三言两语就能使对方感到放松,那怕你是学生他是老师,你是新雇员他是波士。他很懂得关心人,敏感地知道对方的需要:她感冒,他有心事,她穿不够衣服,他失恋……他会给

看人之四:器量

孔子带学生参观周庙,见有一个形状奇特而不知名的器皿,问守庙人,得知名叫敧器。是用来作座右铭之用。因为它一装满水就会倾侧,把水倒空。提醒我们不可自满,自满即覆。想不到在我家附近的儿童游乐喷泉场中,竟有三个这样的敧器,水一注满即翻侧,从高处淋下,小朋友在下面等著,来一个淋浴。

看人之三:视野

司马迁写《史记》,在《自序》中就详列自己曾经游历过那么多的地方,表示有广阔的视野。后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强调视野广阔之重要,其实读万卷书是另一扩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看人之二:善恶

我看人不理会其本性,而是看他在成年之后,其思想行为是善是恶,属有善有恶说。不但不同的人有善有恶,即同一人,也可能具备善恶两种品性。

看人之一:格局

有人批评你,你首先不是生气,而是虚心思考有没有道理。有则改之,还要向对方致谢。如果只是恶意中伤,可采取法律行动,绝不留情。一切光明磊落,明刀明枪。这就是做人的大格局。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香港新认识的朋友通电邮,她说:“以前刚刚来香港的时候,时常梦见北京,觉得北京最好,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最好。现在,觉得香港最好。”

今昔之感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袁报华二三事

还是看丽的电视的年代,常看一个本地电视剧集《小夫妻》,导演是张清,演员有袁报华、戴伟光、慧茵,肥肥沈殿霞也演出一个小角色。因为是第一个本地制作的电视剧,题材现实,幽默风趣,收视率很不错。

他说不看《梅艳芳》

加上梅艳芳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她童年在荔园卖唱,她与张国荣、刘培基、近藤真彦的友谊,她的歌艺,她的百变形象,她的病,她的死,都在她数不尽的歌迷、影迷注视下进行。

两种字体

因此我的练字属懒人习字法,我舍弃必经之路:临帖。我怕闷也怕模仿,于是我抄唐诗,抄宋词,写字的同时欣赏了文学,有双重趣味、双重得着。

熔断机制

对政治投入太深而且极度偏见者。每一次来讯,都是政治议题,其他一切都没兴趣。对政敌咬牙切齿如杀父仇人。对方所做没有一件是对的,全部都是阴谋。敌人有小小的倒霉事,立即开香槟庆祝,说是上天惩罚,幼稚到可笑程度。你只要有少许不同意,就会被他辱骂,而且穷追猛打。

何太谈何紫(下)

何太谈了不少何紫的乌龙事,这因为他兼顾的事太多,忙中有错。也因为他的脑子不停在转,就会把当前的事忘了。

何太谈何紫(上)

作家小思对何紫的女儿紫薇说:“有一个人你最应该访问─就是你母亲。”的确是,想全面认识何紫,怎能不访问何太?于是有了《一起走过的日子─何紫夫人访谈记》,刊登在《城市文艺》114期上。访问者何紫薇和沈舒。日期是去年五月。

什么冒出头来?

一位老人家65岁那年,跟一位6岁的女士相爱,准备结婚。两子一女知道后,联合起来反对。当着那女士的面说了不少难听的话。虽然老人家心意不改,但女士觉得很难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家族里,主动放弃。子女之所以反对,是怕外人分薄了遗产。利益当前,私心冒出头来。

学猫隐藏

据说猫儿是善于隐藏疾病的动物,那是因为牠们的祖先还在森林生活时,绝不能示弱,以免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也因此牠们的疾病往往被猫主忽略,所以有人提醒猫主要留意猫儿在呕吐、食欲、腹泻、嗜睡、口渴、体重等方面的轻微变化。

躺平之道

“躺平”是中国大陆90后00后的网络用语,由于对现实的失望,看不到希望,决定采取“躺平主义”,具体做法是“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目的是拒绝成为中国资本家剥削的奴隶。

委屈

二十多岁的时候写过一个短篇《委屈》,有幸被选入中国语文中二课本。那年代课文篇目由教署统一颁布,所以每个中学生都会读过此篇。

香港特区所缺人才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孟尝君靠门下食客中鸡鸣狗盗之徒,一个效狗穿窬偷了狐白裘,以之买通秦昭王幸姬,说服昭王放走孟尝君。孟尝君逃走时关门要等鸡鸣才开,另一个门下善作鸡鸣,引得群鸡齐鸣,关门打开,秦王因反悔派出的追兵来迟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