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不適合的鞋子

偶然在臉書上看到台灣女作家、歌星、電視節目主持人陶晶瑩的一首詩,就拿第一句做題目:《不適合的鞋子》,是一篇對癡情女子的忠告,希望她們能從痛苦的情網中釋放出來。下面是其中部分內容:

看人之五:修養

品性方面我欣賞溫厚。溫是溫和、溫暖。臉上常帶笑容,言語親切,給人舒服的感覺。即使初見,他也不會令人有陌生的緊張和不自然。他三言兩語就能使對方感到放鬆,那怕你是學生他是老師,你是新僱員他是波士。他很懂得關心人,敏感地知道對方的需要:她感冒,他有心事,她穿不夠衣服,他失戀……他會給

看人之四:器量

孔子帶學生參觀周廟,見有一個形狀奇特而不知名的器皿,問守廟人,得知名叫敧器。是用來作座右銘之用。因為它一裝滿水就會傾側,把水倒空。提醒我們不可自滿,自滿即覆。想不到在我家附近的兒童遊樂噴泉場中,竟有三個這樣的敧器,水一注滿即翻側,從高處淋下,小朋友在下面等著,來一個淋浴。

看人之三:視野

司馬遷寫《史記》,在《自序》中就詳列自己曾經遊歷過那麼多的地方,表示有廣闊的視野。後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強調視野廣闊之重要,其實讀萬卷書是另一擴闊視野的重要途徑。

看人之二:善惡

我看人不理會其本性,而是看他在成年之後,其思想行為是善是惡,屬有善有惡說。不但不同的人有善有惡,即同一人,也可能具備善惡兩種品性。

看人之一:格局

有人批評你,你首先不是生氣,而是虛心思考有沒有道理。有則改之,還要向對方致謝。如果只是惡意中傷,可採取法律行動,絕不留情。一切光明磊落,明刀明槍。這就是做人的大格局。

此心安處是吾鄉

與香港新認識的朋友通電郵,她說:「以前剛剛來香港的時候,時常夢見北京,覺得北京最好,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最好。現在,覺得香港最好。」

今昔之感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袁報華二三事

還是看麗的電視的年代,常看一個本地電視劇集《小夫妻》,導演是張清,演員有袁報華、戴偉光、慧茵,肥肥沈殿霞也演出一個小角色。因為是第一個本地製作的電視劇,題材現實,幽默風趣,收視率很不錯。

他說不看《梅豔芳》

加上梅豔芳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她童年在荔園賣唱,她與張國榮、劉培基、近藤真彥的友誼,她的歌藝,她的百變形象,她的病,她的死,都在她數不盡的歌迷、影迷注視下進行。

兩種字體

因此我的練字屬懶人習字法,我捨棄必經之路:臨帖。我怕悶也怕模仿,於是我抄唐詩,抄宋詞,寫字的同時欣賞了文學,有雙重趣味、雙重得著。

熔斷機制

對政治投入太深而且極度偏見者。每一次來訊,都是政治議題,其他一切都沒興趣。對政敵咬牙切齒如殺父仇人。對方所做沒有一件是對的,全部都是陰謀。敵人有小小的倒霉事,立即開香檳慶祝,說是上天懲罰,幼稚到可笑程度。你只要有少許不同意,就會被他辱罵,而且窮追猛打。

何太談何紫(下)

何太談了不少何紫的烏龍事,這因為他兼顧的事太多,忙中有錯。也因為他的腦子不停在轉,就會把當前的事忘了。

何太談何紫(上)

作家小思對何紫的女兒紫薇說:「有一個人你最應該訪問─就是你母親。」的確是,想全面認識何紫,怎能不訪問何太?於是有了《一起走過的日子─何紫夫人訪談記》,刊登在《城市文藝》114期上。訪問者何紫薇和沈舒。日期是去年五月。

甚麼冒出頭來?

一位老人家65歲那年,跟一位6歲的女士相愛,準備結婚。兩子一女知道後,聯合起來反對。當著那女士的面說了不少難聽的話。雖然老人家心意不改,但女士覺得很難生活在一個充滿敵意的家族裡,主動放棄。子女之所以反對,是怕外人分薄了遺產。利益當前,私心冒出頭來。

學貓隱藏

據說貓兒是善於隱藏疾病的動物,那是因為牠們的祖先還在森林生活時,絕不能示弱,以免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也因此牠們的疾病往往被貓主忽略,所以有人提醒貓主要留意貓兒在嘔吐、食慾、腹瀉、嗜睡、口渴、體重等方面的輕微變化。

躺平之道

「躺平」是中國大陸90後00後的網絡用語,由於對現實的失望,看不到希望,決定採取「躺平主義」,具體做法是「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目的是拒絕成為中國資本家剝削的奴隸。

委屈

二十多歲的時候寫過一個短篇《委屈》,有幸被選入中國語文中二課本。那年代課文篇目由教署統一頒佈,所以每個中學生都會讀過此篇。

香港特區所缺人才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孟嘗君靠門下食客中雞鳴狗盜之徒,一個效狗穿窬偷了狐白裘,以之買通秦昭王幸姬,說服昭王放走孟嘗君。孟嘗君逃走時關門要等雞鳴才開,另一個門下善作雞鳴,引得群雞齊鳴,關門打開,秦王因反悔派出的追兵來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