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品與普通商品|曾智華

一般情況下,每個人作出的決定應該都是理性的,最少當事人會自己認為如此。但實質又是否如此?

消費時精明格價 投資時卻似着魔

小弟發現在多數情況下,消費者的確會如此,尤其是近年興講性價比,更加會將每件商品,用放大鏡檢視清楚,究竟抵唔抵或最少值唔值?一般家庭主婦,天天買餸,真的會由街頭行到街尾格價,為慳一個幾毫,不惜花上一個或半個小時。

但以上的消費者行為,當身份變成投資者時,很奇怪會似着了魔,對賣出買入(炒出炒入)的一切金融產品,動輒十萬、八萬甚至幾十萬,也絕少會認真研究其真正價值,當然更不知其是否真正抵買,多數憑直覺或「人哋話」就扑鎚。

說來,普通消費品與金融產品,同樣是商品,同樣用錢買,但其本質卻大大不同。

普通商品,由衣服到食物到汽車甚至物業,全部消費者都會在某一程度上受惠。例如衣服,可令你保暖或有型;食物可滿足口腹之欲;汽車可作代步又或炫耀;物業更可提供舒適居住感覺。故此只要選擇得宜,買任何商品,你都必得到一定價值,而不會是個「零」。

大部分公司上市為吸「水」

但金融產品又如何?無論股票、基金、期貨、債券,全部都要錢買,價錢更可能遠超一般消費式商品。這類產品,一如所有商品,其製造及推出,目標皆為吸引一般人用錢去買,透過一買一賣,出品者的目標,純是賺你的錢,這個大家必須認知清楚!

消費性商品,你最少賺得享受,低極有個限度。但金融性商品呢?由零開始設計,就是要賺你的錢,而非替你賺錢,你有看透嗎?意即當你落疊買入金融商品後,完全不會有人關心你是否賺錢,有良心的製造商例如大集團股東,為自己面子,可能還會認認真真做生意,但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高層,都只視上市盡量吸「水」為最大成就,之後無論發行的股票、債券及基金表現如何,已抱着「過咗海就是神仙」的態度,話之小投資者呼天搶地。

明乎此,你還會不停買金融產品嗎?

資深傳媒人 曾智華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內地月餅銷情淡 大閘蟹卻「不死」 商家:今年天氣熱令供不應求

強積金8月錄82億元湧入低風險資產避險 美股基金最多人逃生

恒指憧憬減息半厘 中秋乾升237點 新世界升逾5%領漲收租地產股 分析料萬八有阻力|港股收市

百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接受申請 最多可獲批2億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