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靈花園:施予卻耗損殆盡

【讀書】常言道:施比受更有福,為何施者有時反而心靈受創?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施予者呢?
以下是一位心理輔導家周偉豪,在他以前任職建築師時,傾力協助師兄開設的新事務所,所遭遇的真實扎心故事。
 
在他與區祥江、區頴珩合著的《改寫未來的9種生存力》中,娓娓道出性格偏向施予的他,不計較低於市價的薪水,積極參與工作,卻發覺原來公司承接的工程是劣等,且員工人手嚴重不足,以致他要不斷加班,甚至週末週日也要返回辦公室。
 
一年下來,越來越多同事離職,作者的身心皆出現問題,包括失眠、情緒低落、皮膚敏感等,他唯有向師兄請辭,萬想不到公司不念他兩肋插刀的情義,還扣減薪水。作者深感自己的慷慨相助被師兄利用了,使作者有好一段時間對人失去了信心。
 
那麼,既然人性如此自私險惡,是否意味各家自掃門前雪才是上策?若是這樣,人類世界豈非只是一個惡性循環?又或者,動善念的人只落得悲慘收場,後來者都望而卻步?
 
 
大家不妨看看假若一朝面對空難,我們怎樣救人又能自救的雙嬴?在民航飛機起行前,空中服務員必定提醒旅客,當飛機發生問題要配戴氧氣罩時,我們必須自己先安戴好,才幫助其他旅客。故此,我們不是拒絕伸出援手,而是也要同時懂得對自己的照顧。如此,我們不單不會無謂犧牲,還可望在困境中全身而退,及救到更多人。
 
䁱得愛自己,才懂得愛別人,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施予者。因為,明白自己的能耐,適當地保護自己,才能夠減少耗盡的困境,以致保持實力源源不絕的相助他人。心裡學家Adam Grant 從人際間施與受的互動研究中,更提供方法,使樂於施予的人能夠裝備好自己,得享相助之樂之餘,又可以減少受到傷害。
 
(一)誠懇過濾網(sincerity screening)
雖然樂於助人是人的善性,可是有些人卻縱容自己惡性的一面,看到施予者的慷慨,常常會佔盡便宜,施予者的好意反被自私者所濫用。
 
因此,施予者必須辨別對方是甚麼類型的人。Grant提出兩種其他傾向的人:索取者(taker,亦即以自己利益為優先)和配合者(matcher,通常有回報才會做)。索取者是唯利是圖的一族,配合者則介乎於索取者和施予者之間,Grant 承認人通常三種向度都同時擁有,只是比重的不同而已,越是某方面多,便越型塑他那區塊的價值觀。但是,即使是索取者,從他們的表面社交,多數不能看岀來的,但一些說法和行為卻能看到端倪。
 
例如,這些人通常多用「我」作主語,而非「我們」;在合作過程中,鮮會首先主動幫助;在傾談過程中,他們會花大部分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搏取別人的認同,而提出的問題則多以個人的利益出發。
 
一位宣教士在印度窮鄉僻壤服事,經常要面對村民不斷的求援苛索,他自己的資源也很緊絀,如何面對海量的需求呢?他分享的一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學習。有一天,一位農夫十萬火急地向他借錢,因為太太急症入了醫院,宣教士沒有當面挑戰農夫的請求,建議二人立即到醫院探望太太及想辧法,農夫當下便不再糾纏離去,原來妻子根本沒有患病,他只是想攢錢到賭場搏殺。這名宣教士陪伴同行的建議,表達了他仍然關心這個家庭,又具智慧追源農夫請求的真偽,卻沒有流露不信任或輕視的態度,一切只為能更有效地施以援手。
 
(二)換個角度(shifting perspective)
由於施予者深具同理心,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故比較能感同身受,從而生出相助之情。但也是他們的同理心,正中索取者的下懷,而容易被索取者予取予攜,甚至弄致傷痕纍纍。即使施予者察覺到對方開始過份,可是由於施予者怕會令受助者難過,很多時施予者最終寧願忍讓下去。
 
我們當然要保持憐憫之心,以善待人,然而,仍可以由另一角度看,在協助的層面上立下界線,認清求助者真正的需要,否則只會造成沒完沒了,冷不防更會令他們習慣性依賴或喪失自強更新的意志。施予者宜放下感情用事,針對別人實質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支援。
 
同時,施予者除了審視自己的能力,也不宜立時栽進別人的問題上,也要考慮到身邊的人也會被牽入漩渦中。回頭看看作者周偉豪的真實故事,他在傾力相助師兄開設的新公司後,身心受創,逐漸意識到,任由師兄佔盡便宜,原來受害的還有他深愛的家人。因為他不單接受一份低於市價的薪酬,且要不斷加班,以致家中經濟緊絀,又失去不少天倫的相聚時間。他發覺,在不顧一切義助沒有提供正常工作環境的師兄時,不單他個人受累,連身邊最疼愛的家人也一同墮入此無底洞中。
 
(三)細水長流式的施予
施予者除了要認清求助者的類別和需要外,也要學習有效率的助人,Grant提議可以嘗試以小量的個人成本(low personal cost),讓對方得到高效的益處(high benefit)。
 
現在一些志願團體於落後國家所推廣的小貸款計劃也相類,團體會提供少量金錢予受助者,去購買一具手提電話(給鄰居借用時可索酬)、一些家禽(生下的蛋可供販賣或自家食用,蛋孵出來的小雞又可再循環生產)、一具縫紉衣車(裁縫生計的起步),皆曾幫助不少文盲的婦女過更新和獨立的生活。
 
以上的建言並不是鼓勵大家放棄助人之心,關鍵是我們要知己知彼,因為人的能力有限,要避免被別人的貪念所吸乾枯竭,施予者的善心才可以持續援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同時也應盡量適可而止,不單受助者得到造就走向獨立之路,還可望福及社群。事實上,很多宣教團體的扶貧計劃都是循這方向走。
 
一個宣教團體希望改善在東亞麻瘋村居民的殘破家居,可是當地政府長期忽視麻瘋病人的存活,連像樣的道路也欠奉,以致即使能籌集到資金購買建築材料,貨車也無法運送。一位短期宣教士想到一個成功為落後地區建房子的Superadobe事工(詳情可上網參考CalEarth網站,建房方法還得到建築界著名的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可以就地取材在貧脊的地區起屋。他於是親到學習班取經,他的異象也感召了一位建築系學生,一行人再回歸麻瘋村,教導居民用當地的沙石泥,不需用凝混土,便可建成一座冬暖夏涼的堅固房子。短期宣教士堅持村民要積極參與學習,期盼即使他離去後,仍然可以不靠外援,以最低成本,最簡易的方法,嘗試再建家園。
 
造物者賜給我們一顆助人的善心,但是人的罪性往往把施予者的好意歪曲、利用,以致當初的善行受壓榨,磨損了助人之心。我們也別於全能的創造者,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限制,不過,只要我們善用祂恩賜的智慧去辨識和立界線,便可望扶持真正需要的人,更可令受助者得力,從我們本來的綿力,衍生成其他人的自強意志,化作多人的祝福。
 
文/譚瑞玲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有聲訪問】央行連續三次減息 未來息口走向如何?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華語片較勁 吳君如吳慷仁飆戲受注目

安省未參與「十元日託計劃」託兒所將被省府削減資助

【有聲訪問】加國將向中國製電動車加稅 是否為政治行動?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