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華導演專訪】《白孃孃:一朶遲桂花》記錄潘迪華傳奇星途 多倫多特別放映僅此一場

【專訪】香港傳奇女歌手兼演員潘迪華(Rebecca),關於1972年由她製作音樂劇《白孃孃》的紀錄片——《白孃孃:一朶遲桂花》即將在多倫多上映。戲中修復了當年部分表演片段。紀錄片由黃翠華導演執導,通過多年來與潘姐姐的相識,在她的觀察及發掘過程中,將《白孃孃》的各種面貌,透過這部紀錄片記錄下來。

《白孃孃》原創人 潘迪華 (攝於台北)。

1972年3月,潘迪華製作香港首部華語音樂劇《白孃孃》,並在尖沙咀樂宮戲院演出了六十場,創下香港藝術文化其中一段重要的歷史。這是她畢生最大的投資及創舉。該劇以百老匯音樂劇模式改編膾炙人口的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中西合璧,將中國傳統音樂、舞蹈、服裝和舞台設計結合西方現代觀念表現出來,卻因走得太前而不獲市場接受,亦因沒有任何舞台紀錄片段傳世而被淡忘。

黃翠華(右)與潘迪華(左)於林嘉欣策展的展覽留影。

《白孃孃》(1972) 音樂劇劇照。

幕後班底口述歷史有難度 感激眾人鼎力相助

導演黃翠華是潘迪華的後輩好友,兩人認識逾二十年。在這段期間,她不時聽見潘姐姐提及自己曾經製作的這部音樂劇。在7、8年前,潘迪華提出有關推出個人紀錄片的意願。尋尋覓覓間,最終由黃翠華擔任紀錄片導演。無奈在資源貧乏下,她只能依賴當年的音樂劇幕後班底和潘迪華本人的口述歷史。在整合過程,她發現僅僅依賴口述並不能全面紀錄潘迪華的故事。

由於潘迪華今年已經94歲,有份參與當年製作的班底年紀亦相仿。黃翠華說:「尋覓當年的班底和幕後製作人員有一定的難度,除了部分已經離世的人外,仍然在世的大多生活低調、鮮少在螢幕前出現,如拍攝期間仍未離世的著名音樂人顧嘉煇、音樂劇服裝指導唐書琨先生等,均對此劇影響深遠。」黃翠華指,他們大多義不容辭答應參與口述歷史,但由於《白孃孃》時間久遠,各人有關的記憶不免會有些模糊,因此有拍攝上有一定的難度。

但黃翠華慶幸,拍攝期間亦因緣際會找到不少人的無私幫助,例如有一次與潘姐姐飲茶時巧遇當年曾經參與手稿部分的老師,對方主動上前相認後答允參與紀錄片,令她感動。

《白孃孃》音樂劇服裝指導 唐書琨先生。

導演黃翠華 / 攝於《白孃孃:一朶遲桂花》映後談。

發霉片段奇蹟出土 蔡和平協助遠赴澳洲修復

2023年四月,當年拍下的局部表演錄像片段奇蹟出土。黃翠華說,一切全是無心插柳而成。在機緣巧合下,她得到著名電視製作人蔡和平的協助,覓得當年有關《白孃孃》的兩吋紀錄帶,並遠赴澳洲尋找機器開啟這條已經發霉的錄影帶。由此,她決定結合這個部分,拍成一部完整的紀錄片。「因為如果我擺咗一個小小嘅segment只係喺佢個人紀錄片入面,我覺得有少少浪費咗呢個咁珍貴嘅資源」。片段經修復後成為這部紀錄片的壓軸部分。

《白孃孃》(1972) 音樂劇劇照。

香港電影保育意識弱 大讚潘迪華有前瞻性

黃翠華表示,由於香港對於保育電影的意識不強,加上隨著時間的消逝,很多六十年代尾到七十年代初的錄影帶已經遺失,此錄影帶顯得極其珍貴。黃翠華曾經搜尋有關潘迪華的個人片段,但都無功而還。她認為,這條錄影帶正正帶出潘迪華對電影的前瞻性,因為當時的她已經有將音樂劇保存的概念。因此,對於黃翠華而言,修復過程的確困難,但卻顯得它多麼珍貴。黃翠華說,無論是自己、潘迪華、蔡和平,都對此感到十分開心。

左起: 蔡和平先生、森森(演 小青)、李小龍先生、潘迪華(演 白素貞)、李小龍太太
*攝於 1972 年樂宮戲院後台

作風前衛大膽 潘迪華如「遲桂花」 盛放之期終會來臨

黃翠華翻閱潘的生平時,發現文化界在《白孃孃》音樂劇推出當年的相關評論中,一位作者曾在專欄中引用中國現代詩人郁達夫的一部短篇小說《遲桂花》,以這朵花形容《白孃孃》,令她印象深刻。而潘迪華亦認為此篇評論猶如替自己平反,因為音樂劇當年並未為外界所欣賞。黃翠華認為,小說本身具有浪漫情懷,盛產於在杭州,雖然較慢開,但其香氣持久,就好比潘迪華的這部作品。「姐姐嘅堅持就好似呢朵花咁樣」。於是她就以這個令潘迪華深受感動的比喻為紀錄片命名。

黃翠華補充,潘迪華經常到歐美遊歷,吸收當地文化,因此她認為以中國原創音樂或故事的特色能在西方百老匯的表演方式下盡情發揮。但這種中西合璧,將中國傳統音樂、舞蹈、服裝和舞台設計結合西方現代觀念的「fusion」,與當年香港傳統的舞台表演方式如京劇、粵劇等大相逕庭,其大膽前衛的表演模式因走得太前而不獲市場接受。但潘迪華與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淵源甚深。她是TVB在1967年開台時首位簽台歌手,因此有話語權可以與電視台高層洽談。

黃翠華認為潘迪華是個有遠見和敢於創新的人。與潘迪華認識的二十多年間,黃翠華在潘迪華的身上看見「創意」和「前衛」。她說潘迪華是個沒有隔膜的人,很樂意與年輕人交流。她形容,潘迪華有「上海人嗰種氣派」,個性強烈,做事靈巧,且有冒險精神,在五、六十年代就獨自一人在海外表演。黃翠華覺得,整個《白孃孃》的音樂世界與潘迪華的人生歷程和視野掛鈎。 潘迪華並沒有因為年紀增長而停下來,即使在80年代開始息影,但在參演導演王家衛的電影《阿飛正傳》(1990)和《花樣年華》(2000)後令她在藝術上的春期再次來臨,繼續發展她的音樂文化。

潘迪華近照。

年輕音樂家參與演出 中西融合配樂

在此紀錄片當中,青年口琴家李俊樂Gordon演繹《白孃孃》音樂。黃翠華表示,自己喜歡與年輕音樂人交流。從李俊樂身上,她了解到口琴對香港文化的深厚影響。黃翠華認為,口琴是一樣有趣的樂器,因為以前香港經濟環境一般,很多人沒有能力負擔小提琴、鋼琴等大型樂器的高昂學費,口琴則成為經濟實惠的選擇。她說,2015年碰巧遇著台灣邀請潘迪華演唱上海一代歌姬周璇的歌曲,而當時Gordan則在黃翠華的推薦下認識了潘迪華,於是促成了雙方合作的機會。

黃翠華又指,自己認識港產大提琴家黃家立,提議他在表演上演奏《白孃孃》曲目。她說,很多時候都並非刻意為了紀錄片而做,反而是想將中國藝術音樂文化推廣至西方。她補充,紀錄片中的純音樂獲得著名音樂人鮑比達讚賞,令她感到份外開心。

中國人精神抬頭 盼海外華人社群為《白孃孃》而感動

黃翠華認為,《白孃孃》作為年代久遠的作品,令中國人的精神抬頭,反映華人文化值得發揚。在文化層面上,潘迪華邀請華人音樂家為作品配樂。她希望作為在海外定居的華人,應該為潘迪華的貢獻而感動。

《白娘子:一朶遲桂花》 多倫多特別放映會將於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晚上7:00在 多倫多大學Innis Town Hall 舉行。放映後還有問答環節,與這部極具意義的紀錄片導演黃翠華進行交流。門票現可於iLLUME FILMS官網購買。 

《白孃孃》(1972) 音樂劇劇照。

《白孃孃:一朶遲桂花》多倫多特別放映會

日期:5月21日(星期二)晚上7:00

地點:多倫多大學Innis Town Hall

購票連結:www.illumefilms852.com

*映後設有黃翠華導演問答環節

採訪:薛梅

撰文:Cyan

相片版權擁有及提供:Rebecca Pan Productions / Artcanteen 藝術糧倉

T10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西捷航空取消航班後乘客應如何索賠?

【見字入油】大多區油價明日急升 每升近$1.7!

【更新】多倫多大學示威者陸續撤離

LCBO周五罷工「死線」將至 或關閉所有分店兩周

都市網新聞